人才
詞語 | 人才 |
---|---|
拼音 | rén cái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也作人材。(二)、有品德有才能的人;有某種特長的人:人才輩出。
(三)、指容貌:一表人才。他人才出眾。
解釋:
(一)、人的才能。
漢 王充 《論衡·累害》:“人才高下,不能鈞同。” 晉 葛洪 《抱樸子·廣譬》:“人才無定珍,器用無常道。”《北史·崔亮傳》:“立中正不考人才行業,空辨氏姓高下。” 唐 劉知幾 《史通·敘事》:“故知人才有殊,相去若是,校其優劣,詎可同年?”
(二)、有才學的人。
晉 葛洪 《抱樸子·逸民》:“褒賢貴德,樂育人才。”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書》:“則天下之人才,不勝用矣。” 清 惲敬 《兵部侍郎裘公神道碑銘》:“今上加意人才,大臣多以公名舉奏,升內閣侍讀學士。”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二講:“ 支謙 到 江 南以后,北方仍有宣揚佛學的人才。”
(三)、人的容貌。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十七:“ 楷 人才寢陋,兼無德行。” 元 無名氏 《漁樵記》第一折:“有妻是 劉 家女,人見他生得有幾分人才,都喚他做 玉天仙 。”《三國演義》第六五回:“ 馬超 縱騎持槍而出,獅盔獸帶,銀甲白袍,一來結束非凡,二者人才出眾。”
(四)、指美貌女子。
茅盾 《子夜》八:“他常到某某屋頂花園巡閱,也為的是要物色人才。”
釋義: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或專門技能,進行創造性勞動,并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人,是人力資源中能力和素質較高的勞動者。人才一詞出于古老的《易經》“三才之道”,即孔子及孔門弟子的《易傳》講:“《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相關詞語:
一人敵矮人看場愛才如渴愛才若渴愛人好士愛人利物愛人以德暗箭傷人矮人觀場矮人看戲愛才如命暗錘打人暗箭中人八斗之才百年樹人傍人籬壁傍人門戶悲天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