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護
詞語 | 掩護 |
---|---|
拼音 | yǎn hù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對敵采取警戒、牽制、壓制等手段,保障部隊或人員行動的安全。(二)、采取某種方式暗中保護或不使暴露:打掩護。
(三)、指作戰(zhàn)時遮蔽身體的工事、山崗、樹木等。
解釋:
(一)、保護起來不使人知;庇護。
元 紀君祥 《趙氏孤兒》第一折:“子共母不能完聚,纔分娩一命歸陰,著 程嬰 將他掩護,久以后長立成人,與 趙 家看守墳?zāi)埂!?清 歸有光 《與曾省吾參政書》:“僕非敢緣舊識,求門下有所掩護也。”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章一:“ 漢口 市區(qū),因為有租界和敵產(chǎn)的掩護,始終不曾被炸。”
(二)、指袒護。
柳青 《創(chuàng)業(yè)史》第一部第八章:“‘你又來了!人家割竹子掙下錢,不還咱嗎?’老婆掩護兒子說。”
(三)、遮蓋。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孝子》:“母創(chuàng)尋愈。 周 每掩護割處,即妻子亦不知也。”
(四)、對敵采取警戒、牽制、壓制等手段,保障己方部隊或人員行動安全。
陳其通 《萬水千山》第一幕:“ 小岳 :‘上級命令你們營,一定要死打硬拼,守住渡口,掩護大部隊過江,去和二、六軍團會合。’” 魏巍 《東方》第四部第十五章:“我們的任務(wù),就是在這里堅決阻住敵人,來掩護他們安全轉(zhuǎn)移。”
釋義:
掩護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用人體或其他掩護體擋住。
相關(guān)詞語:
不護細行盜鐘掩耳盜鈴掩耳東掩西遮東遮西掩官官相護護國佑民護過飾非花遮柳掩抉瑕掩瑜江郎才掩兩葉掩目漫天掩地水來土掩飾非掩過飾垢掩疵瑕不掩瑜掩鼻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