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態
詞語 | 物態 |
---|---|
拼音 | wù tài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聚集態。解釋:
(一)、物的形態、表象。
清 王夫之 《薑齋詩話》卷一:“然得物態,未得物理。”
(二)、景物。
唐 張旭 《山行留客》詩:“山光物態弄春輝,莫為輕陰便擬歸。” 宋 王禹偁 《崆峒山問道賦》:“國風穆若,克清壽域之中;物態熙然,盡到春臺之下。” 清 汪懋麟 《題畫再贈武仕》詩:“物態看流水,秋聲在遠林。”
(三)、猶世態。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兩監》:“爾后物態澆漓,稔於世祿,以京兆為榮美,同華為利市,莫不去實務華,棄本逐末。” 明 宋濂 《送葉別乘之官通州詩序》:“物態民情,無不能周知。” 明 睡鄉居士 《<二刻拍案驚奇>序》:“今舉物態人情,恣其點染,而不能使人欲歌欲泣於其間,此其奇與非奇、固不待智者而后知之也。”
釋義:
物態(state of matter)是一般物質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強條件下所處的相對穩定的狀態,通常是指固態、液態和氣態。物質的上述三種狀態是可以互相轉化的。譬如水(液態),冷的時候會結成冰(固態),加熱到較高溫度時,會變成蒸汽(氣態)。除了上述三種物態以外,有人增加了等離子態、超固態和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當氣體中分子運動更加劇烈,成為離子、電子的混合體時,稱為等離子態;當壓強超過百萬大氣壓時,固體的原子結構被破壞,原子的電子殼層被擠壓到原子核的范圍,這種狀態稱為超固態;有些原子氣體被冷卻到納開(10-9K)溫度時,被稱為氣體原子(玻色子)都進入能量最低的基態,稱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造句:
1、 小芳待人接物態度落落大方。
2、 由配分函數求出二元系統的物態方程。
相關詞語:
杯中物愛人利物暗室求物傲睨萬物傲世輕物敖世輕物暴殄天物比物此志別無長物博物洽聞薄物細故比物丑類比物假事比物連類比物屬事杯中之物變態百出辨物居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