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塾
詞語 | 私塾 |
---|---|
拼音 | sī shú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舊時私人設立的教學處處所,一般只有一個教師,實行個別教學,沒有一定的教材和學習年限記得那時我從私塾回家,常見母親在灶上汗流滿面地燒飯。——《回憶我的母親》解釋:
(一)、指 中國 舊時家庭、宗族或教師自己設立的教學機構,為私學之一種。
鄒魯 《辛亥革命·河南舉義》:“ 新蔡縣 又特設一祕密機關于 劉芬佛 私塾。” 吳晗 《朱元璋傳》第五章一:“此外,也還有地主們私人創辦和貧困知識分子賴以維持生活的私塾。” 陶行知 《平民教育概論》:“大一點鄉村里總有私塾,可以勸導私塾先生采用‘千字文’課。”
釋義:
私塾是我國古代社會一種開設于家庭、宗族或鄉村內部的民間幼兒教育機構。它是舊時私人所辦的學校,以儒家思想為中心,它是私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中國成立前夕,共產黨在解放區實行土地改革政策,一些私塾的學董因為土地被充公而喪失了聘請塾師的能力。同時,隨著對塾師的思想改造工作的進一步深入,部分塾師感到不再適合設館謀生,便另圖他業。新中國成立后,私塾逐漸消失。
造句:
1、 有的貌似自我解嘲,有的近乎私塾講古,有的好像編順口溜,有的竟如調侃玩笑,哪里有一絲一毫的信息共享,哪里有一絲一毫的言之鑿鑿?
2、 他從小一面務農,一面斷斷續續讀了8年私塾.
相關詞語:
暗室私心拜恩私室秉公無私不徇私情背公向私背公營私秉公滅私秉正無私床笫之私出公忘私大公無私反哺之私廢私立公公報私仇公而忘私公平無私公私兼顧公私兩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