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詩
詞語 | 七言詩 |
---|---|
拼音 | qī yán shī |
字?jǐn)?shù) | 3字詞語 |
形式 | abc式詞語 |
意思:
每句七字的舊詩,有七言古詩、七言律詩和七言絕句。解釋:
(一)、詩體的一種。每句七字或以七字為主,如七言古詩、七言律詩、七言絕句等。七言詩之始,或說出于《詩》、《騷》,或說起于 漢 《柏梁臺》詩,說法不一,近人多以為起于 漢 魏 。
三國 魏 曹丕 《燕歌行》,為現(xiàn)存較早的純粹七言詩。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排調(diào)》:“ 王子猷 詣 謝公 , 謝 曰:‘云何七言詩?’ 子猷 承問答曰:‘昂昂若千里之駒,汎汎若水中之鳧。’” 劉孝標(biāo) 注:“《東方朔傳》曰: 漢武帝 在 柏梁臺 上,使群臣作七言詩。七言詩自此始也。” 郭沫若 《當(dāng)前詩歌中的主要問題》:“比如七言詩,剛才說正式出現(xiàn)于 曹丕 的詩中,其實并不是 曹丕 或其他什么詩人創(chuàng)造出來的,最初是出現(xiàn)在民謠中……所以七言詩是從民間來的。”參閱 清 趙翼 《陔馀叢考·七言》。
釋義:
詩體名。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為主。源于漢代民間歌謠,至六朝而趨于成熟。魏曹丕《燕歌行》為現(xiàn)存較早的純粹七言詩。與五言詩同為中國古典詩歌主要形式。有七言古詩、七言律詩、七言絕句、七言排律等。
造句:
1、其詩歌藝術(shù)上富有激情,采用了寓言和象征手法,七言詩句式靈活多變,詩味濃烈。
2、那說話人將木板敲了幾下,說道:這首七言詩,說的是兵火過后,原來的家家戶戶,都變成了斷墻殘瓦的破敗之地。
相關(guān)詞語:
七返丹一言堂昂藏七尺薄唇輕言杯酒言歡閉口不言幣重言甘變色之言博聞辯言不茍言笑不堪言狀不可勝言不可言宣不可言喻不可言狀不恤人言不言而信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