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旦
詞語 | 平旦 |
---|---|
拼音 | píng dàn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天亮的時(shí)候。解釋:
(一)、清晨。
《孟子·告子上》:“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氣,其好惡與人相近也者幾希。” 漢 劉向 《新序·雜事四》:“君昧爽而櫛冠,平旦而聽朝。” 南朝 宋 鮑照 《代放歌行》:“鷄鳴 洛城 里,禁門平旦開。” 唐 白居易 《郡亭》詩:“平旦起視事,亭午臥掩關(guān)。”《醫(yī)宗金鑒·四診心法要訣下》:“凡診病脈,平旦為準(zhǔn),虛靜寧神,調(diào)息細(xì)審。”
(二)、平日,平時(shí)。
《醒世姻緣傳·引起》:“絶義相持,豈無平旦良心?”
(三)、古代十二時(shí)之一。相當(dāng)于后來的寅時(shí)。
釋義:
平旦,拼音píng dàn,是指太陽停留在地平線上。
造句:
1、 要是你曾稱贊平旦,那么也請(qǐng)你擁抱暗中。
2、 人于平旦不寐時(shí),能不作一毫妄想,可謂智矣。曾國藩
相關(guān)詞語:
抱不平阿平絕倒秉燭待旦不平則鳴抱打不平承平盛世秤平斗滿持平之論打抱不平旦旦而伐旦夕之間旦夕之危旦種暮成地平天成旦暮入地二滿三平粉飾太平憤憤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