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闕
詞語 | 天闕 |
---|---|
拼音 | tiān què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天上的宮闕。(二)、天子的宮闕,也指朝廷或京城。
解釋:
(一)、天上的宮闕。
南朝 宋 顏延之 《為織女贈牽牛》詩:“慚無二媛靈,託身侍天闕。”
(二)、天子的宮闕,亦指朝廷或京都。
《宋書·桂陽王休范傳》:“便當投命有司,謝罪天闕。”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聞義里》:“ 惠生 在 烏場國 二年,至 正光 三年二月,始還天闕。” 唐 韓愈 《贈刑部馬侍郎》詩:“暫從相公平小寇,便歸天闕致時康。” 清 吳偉業 《題崔青蚓洗象圖》詩:“十丈黃塵向天闕,霜天夜踏宮墻月。”
(三)、指兩峰對峙之處。因其形似雙闕,故稱。
南朝 陳 徐陵 《勸進梁元帝表》:“何必西瞻虎踞,乃建王宮;南望 牛頭 ,方稱天闕。” 唐 杜甫 《游龍門奉先寺》詩:“天闕象緯逼,云臥衣裳冷。” 仇兆鰲 注引 韋述 《東都記》:“ 龍門 號雙闕,與大內對峙,若天闕然。”
(四)、星名。
《史記·天官書》:“兩河、天闕間為關梁。”
釋義:
云荒山脈之一,東方之山名為“天闕”,意為中州來此者過此山,便到達傳說之地。自此山來,草木蔥蘢,其林方三百里。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碧。山中有山鬼,名魅婀,形如少女,騎白虎。山中草木皆有靈,百年以上者幻化實形,聽其驅使。比翼鳥在其東,其為鳥黑、赤,兩鳥比翼,其狀如烏,五采而赤文,比翼雙飛,為仙人座架。山中有獸,其狀如馬,一角有錯,額心有白星,生雙翅,可飛天,空桑冥靈軍團常以此作為坐騎。
造句:
1、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2、補天闕,挺直了不屈的脊梁;求解放,背負起民族的希望;撥亂流,指引著幸福的航向;鑄夢想,閃耀出復興的光芒。建黨節,祝福黨永遠輝煌!
相關詞語:
滿天飛破天荒哀感天地哀天叫地暗無天日昂首天外昂首望天昂頭天外拔地倚天白日升天抱恨終天暴殄天物悲天憫人貝闕珠宮碧海青天別有洞天別有天地冰天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