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甕
詞語 | 覆甕 |
---|---|
拼音 | fù wèng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亦作“ 覆甕 ”。1.倒置的甕。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沔水二》:“ 漢水 又東逕 萬石城 下,城在高原上,原高十餘丈,四面臨平,形若覆甕。” 宋 沉遼 《左史洞》詩:“青天十畝地,巑岏如覆甕。”(2).喻著作無價值或不受重視,只好用來蓋甕。《北史·韓麒麟傳》:“昔 揚雄 著《太玄經(jīng)》,當(dāng)時不免覆甕之譚,二百年外,則越諸子。”參見“ 覆醬瓿 ”。見“ 覆甕 ”。解釋:
湖南省汨羅市黃柏鎮(zhèn)武昌小學(xué),位于湖南省岳陽市汨羅市黃柏鎮(zhèn)新龍村廟上組,有160多名學(xué)生,教師8人,學(xué)率合格率80%,學(xué)歷提升率2%。汨羅市級名師2名
釋義:
1.見"覆甕"。
相關(guān)詞語:
抱甕出灌抱甕灌園背碑覆局并容徧覆重蹈覆轍蒼黃翻覆巢傾卵覆蹈其覆轍蹈襲覆轍地覆天翻鼎折覆餗鼎折餗覆翻來覆去翻天覆地翻云覆雨覆車之軌覆車之鑒覆車之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