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茱萸
詞語 | 食茱萸 |
---|---|
拼音 | shí zhū yú |
字數 | 3字詞語 |
形式 | abc式詞語 |
意思:
落葉喬木,枝上多刺,羽狀復葉,小葉近披針形,花淡綠黃色。果實球形,成熟時紅色,可入藥,也可提制芳香油。解釋:
(一)、果木名。又稱欓子。落葉喬木。有刺,果實紅色,味辛辣,可用作調味品,又可入藥。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四·食茱萸》:“此即欓子也……欓子則形味似茱萸,惟可食用,故名食茱萸也。”亦省稱“ 食茱 ”。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四·食茱萸》:“ 蘇恭 謂茱萸之開口者為食茱萸。 孟詵 謂茱萸之閉口者為欓子。 馬志 謂粒大、色黃黑者為食茱萸,粒緊小、色青緑者為吳茱萸。 陳藏器 謂吳、食二茱萸是一物…… 時珍 竊謂數説皆因茱萸二字相混致誤耳。不知吳茱、食茱乃一類二種。”
釋義:
1.果木名。又稱欓子。落葉喬木。有刺,果實紅色,味辛辣,可用作調味品,又可入藥。
相關詞語:
哀梨蒸食八珍玉食伴食宰相幫虎吃食飽食暖衣飽食終日并日而食不食馬肝不食周粟不食之地布衣蔬食伴食中書幫狗吃食卑宮菲食背惠食言敝衣糲食弊衣簞食弊衣疏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