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吾
詞語 | 伊吾 |
---|---|
拼音 | yī wú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象聲詞。讀書聲。宋 黃庭堅《考試局與孫元忠博士竹間對窗夜聞元忠誦書聲調悲壯戲作竹枝歌三章和之》:“南窗讀書聲伊吾,北窗見月歌竹枝。”明 高啟《臥病夜聞鄰兒讀書》詩:“月淡梧桐雨后天,伊吾聲在北窓前。”(二)、古地名。漢 伊吾盧 地區,隋 大業 六年置 伊吾郡。治所在今 新疆 哈密縣。亦泛指邊疆。《后漢書·班超傳》:“將兵別擊 伊吾 戰於 蒲類海,多斬首虜而還。”李賢 注:“伊吾,匈奴 中地名,在今 伊州 納職縣 界。”《新唐書·西域傳下》:“伊吾城 者,漢 宜禾 都尉所治。商胡雜居,勝兵千,附 鐵勒。人驍悍,土良沃。隋 末內屬,置 伊吾郡。天下亂,復臣 突厥。貞觀 四年,城酋來朝。頡利 滅,舉七城降,列其地為 西伊州。”元 郭鈺《和酬宋竹坡韻》:“鷗社共盟君未棄,何須馳志向 伊吾。”清 高其倬《薊州新城》詩:“志鳴 伊吾 劒,意洗魚海兵。長計一蹉失,塞馬仍縱橫。”參見“伊州”。
解釋:
(一)、象聲詞。讀書聲。
宋 黃庭堅 《考試局與孫元忠博士竹間對窗夜聞元忠誦書聲調悲壯戲作竹枝歌三章和之》:“南窗讀書聲伊吾,北窗見月歌竹枝。” 明 高啟 《臥病夜聞鄰兒讀書》詩:“月淡梧桐雨后天,伊吾聲在北窓前。”
(二)、古地名。
漢 伊吾盧 地區, 隋 大業 六年置 伊吾郡 。治所在今 新疆 哈密縣 。亦泛指邊疆。《后漢書·班超傳》:“將兵別擊 伊吾 戰於 蒲類海 ,多斬首虜而還。” 李賢 注:“ 伊吾 , 匈奴 中地名,在今 伊州 納職縣 界。”《新唐書·西域傳下》:“ 伊吾城 者, 漢 宜禾 都尉所治。商胡雜居,勝兵千,附 鐵勒 。人驍悍,土良沃。 隋 末內屬,置 伊吾郡 。天下亂,復臣 突厥 。 貞觀 四年,城酋來朝。 頡利 滅,舉七城降,列其地為 西伊州 。” 元 郭鈺 《和酬宋竹坡韻》:“鷗社共盟君未棄,何須馳志向 伊吾 。” 清 高其倬 《薊州新城》詩:“志鳴 伊吾 劒,意洗魚海兵。長計一蹉失,塞馬仍縱橫。”參見“ 伊州 ”。
釋義:
1.象聲詞。讀書聲。 2.古地名。漢伊吾盧地區,隋大業六年置伊吾郡。治所在今新疆哈密縣。亦泛指邊疆。
造句:
1、 長壽元年唐朝以鎮軍取代過去的行軍,豆盧軍、伊吾軍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設在沙州、伊吾的邊防軍,其設立有力的維護了唐朝在西域的統治。
2、 游客在新疆伊吾縣淖毛湖胡楊林拍照。
相關詞語:
馳志伊吾遲遲吾行東支西吾獨善吾身匪伊朝夕匪朝伊夕蒹葭伊人金吾不禁江左夷吾秋水伊人入吾彀中三省吾身吾膝如鐵唯吾獨尊吾自有處吾誰與歸下車伊始伊于胡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