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草
詞語 | 靡草 |
---|---|
拼音 | mí cǎo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語本《論語·顏淵》:“草上之風(fēng),必偃。”謂草木順風(fēng)而倒。(二)、草名。
解釋:
(一)、語本《論語·顏淵》:“草上之風(fēng),必偃。”謂草木順風(fēng)而倒。
漢 桓寬 《鹽鐵論·疾貪》:“上之化下,若風(fēng)之靡草,無不從教。”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河水三》:“古之利器, 吳 楚 湛盧, 大夏 龍雀,各冠神都;可以懷遠,可以柔逋,如風(fēng)靡草,威服九區(qū),世甚珍之。”
(二)、草名。
《禮記·月令》:“﹝孟夏之月﹞靡草死,麥秋至。” 鄭玄 注:“舊説云靡草,薺、亭歷之屬。” 孔穎達 疏:“以其枝葉靡細(xì),故云靡草。”
釋義:
靡草,漢語拼音mí cǎo,語本《論語·顏淵》,草名。《禮記·月令》。
相關(guān)詞語:
撥草尋蛇不棄草昧白草黃云撥草瞻風(fēng)波流茅靡草草了事草草收兵草創(chuàng)未就草間求活草菅人命草滿囹圄草莽英雄草木皆兵草木俱朽草木知威草廬三顧草率從事草率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