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
詞語 | 相和 |
---|---|
拼音 | xiāng hè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互相應和。解釋:
(一)、相互諧調。
馬王堆 漢 墓帛書甲本《老子·道經》:“意(音)、聲之相和也。”《老殘游記》第十回:“箜篌丁東斷續,與角聲相和,如狂風吹沙,屋瓦欲震。”
(二)、此唱彼和。
南朝 宋 鮑照 《代堂上歌行》:“箏笛更彈吹,高唱好相和。” 宋 蘇軾 《和黃魯直燒香》之一:“且復歌呼相和,隔墻知是 曹參 。” 魯迅 《書信集·致曹聚仁》:“ 周作人 自壽詩,誠有諷世之意……群公相和,則多近于肉麻。”
釋義:
相和,指互相應和。見南朝·宋·鮑照 《代堂上歌行》:“箏笛更彈吹,高唱好相和。”
造句:
1、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2、她,長相和我一樣,一張圓圓的臉,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兩片薄薄的嘴唇,一笑起來,小嘴一咧,還會生出一對甜甜的酒窩,著實可愛。
相關詞語:
安危相易盎盂相擊盎盂相敲拔刀相助白首相知白頭相守白眼相看白衣卿相伴食宰相奔走相告本相畢露彼倡此和兵戎相見伯樂相馬不相上下不相為謀不相聞問白首相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