刳腸
詞語 | 刳腸 |
---|---|
拼音 | kū cháng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剖腹摘腸。解釋:
(一)、剖腹摘腸。
《莊子·外物》:“ 仲尼 曰:‘神龜能見夢於 元君 ,而不能避 余且 之網(wǎng),知能七十二鉆而無遺筴,不能避刳腸之患。’” 宋 蘇軾 《岐亭》詩之二:“刳腸彼交病,過分我何得。” 康有為 《大同書》乙部第十章:“稍遇矢石、鋒鏑、鎗礮、毒煙,即刳腸斷頭,血濺原野,肢掛林木,或投河相壓。”
釋義:
刳腸,典故名,典出《莊子集釋》卷九上《雜篇·外物》。“知能七十二鉆而無遺筴,不能避刳腸之患。”刳腸之患,指剖腹挖腸禍患。刳腸指剖腹摘腸。
相關(guān)詞語:
九回腸熬腸刮肚別具肺腸別有肺腸冰肌雪腸百結(jié)愁腸別具心腸別有心腸蟬腹龜腸腸肥腦滿撐腸拄腹愁腸百結(jié)愁腸寸斷愁腸九回草腹菜腸撐腸拄肚愁腸九轉(zhuǎn)愁腸殢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