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蛾
詞語 | 鬧蛾 |
---|---|
拼音 | nào é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古代一種頭飾。剪絲綢或烏金紙為花或草蟲之形。解釋:
(一)、古代一種頭飾。剪絲綢或烏金紙為花或草蟲之形。
明 劉若愚 《酌中志·飲食好尚紀略》:“自歲莫正旦,咸頭戴鬧蛾,乃烏金紙裁成,畫顏色裝就者;亦有用草蟲、蝴蝶者。” 清 王夫之 《雜物贊·活的兒》:“以烏金紙剪為蛺蝶,朱粉點染,以小銅絲纏綴針上,旁施柏葉。迎春,元日,冶游者插之巾帽, 宋 柳永 詞所謂‘鬧蛾兒’也,或亦謂之‘鬧嚷嚷’。” 清 陳維崧 《望江南·歲暮雜憶》詞之一:“人鬭 南唐 金葉子,街飛 北宋 鬧蛾兒。”參見“ 鬧鵝 ”。
釋義:
1.古代一種頭飾。剪絲綢或烏金紙為花或草蟲之形。
相關詞語:
燈蛾撲火淡掃蛾眉蛾眉皓齒蛾眉螓首飛蛾赴火飛蛾投火飛蛾赴焰飛蛾赴燭飛蛾撲火皓齒蛾眉螓首蛾眉無理取鬧五鬼鬧判宛轉蛾眉以火去蛾尋爭尋鬧鬧中取靜鬼吵鬼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