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始
詞語 | 三始 |
---|---|
拼音 | sān shǐ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三朝。指正月一日。(二)、謂儀容端正,態(tài)度莊重,辭令遜順。此三者為禮義之始,故稱。
(三)、指第三個(gè)被貶官為始安太守的人。
(四)、漢有“七始”之樂,取十二律之七律擬天地人及四時(shí)之始。以黃鐘為天始,林鐘為地始,太簇為人始,因稱“三始”。
解釋:
(一)、三朝。指正月一日。
《漢書·鮑宣傳》:“今日蝕於三始,誠可畏懼。” 顏師古 注引 如淳 曰:“正月一日為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始猶朝也。” 唐 李義府 《在巂州遙敘封禪》詩:“三始貽遐貺,萬歲受重釐。” 清 顧炎武 《元日》詩:“留此三始朝,歸我 中華 君。”參見“ 三朝 ”。
(二)、謂儀容端正,態(tài)度莊重,辭令遜順。此三者為禮義之始,故稱。
《禮記·冠義》“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 漢 鄭玄 注:“言人為禮,以此三者為始。三始既備,乃可求以三行也。”
(三)、指第三個(gè)被貶官為 始安 太守的人。
《梁書·裴邃傳》:“由是左遷為 始安 太守。 邃 志欲立功邊陲,不愿閑遠(yuǎn),乃致書於 呂僧珍 曰:‘昔 阮咸 、 顏延 有二始之嘆,吾才不逮古人,今為三始,非其愿也,將如之何!’”參見“ 二始 ”。
(四)、 漢 有“七始”之樂,取十二律之七律擬天地人及四時(shí)之始。以黃鐘為天始,林鐘為地始,太簇為人始,因稱“三始”。
《隋書·音樂志中》:“《難書·律歷志》,天地人及四時(shí),謂之七始。黃鐘為天始,林鐘為地始,太簇為人始,是為三始。”
釋義:
1.三朝。指正月一日。 2.謂儀容端正,態(tài)度莊重,辭令遜順。此三者為禮義之始,故稱。 3.指第三個(gè)被貶官為始安太守的人。 4.漢有"七始"之樂,取十二律之七律擬天地人及四時(shí)之始。以黃鐘為天始,林鐘為地始,太簇為人始,因稱"三始"。
相關(guān)詞語:
三家村挨三頂五捱三頂四捱三頂五巴三覽四半夜三更報(bào)本反始不成三瓦不三不四八難三災(zāi)白璧三獻(xiàn)巴三攬四半三不四避軍三舍避君三舍不壹而三草廬三顧差三錯(cuò)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