騶牙
詞語 | 騶牙 |
---|---|
拼音 | zōu yá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獸名。即騶虞。解釋:
(一)、獸名。即騶虞。
《史記·滑稽列傳》:“ 建章宮 后閤重櫟中有物出焉,其狀似麋。以聞, 武帝 往臨視之。問左右羣臣習事通經術者,莫能知……於是 朔 ( 東方朔 )乃肯言,曰:‘所謂騶牙者也。遠方當來歸義,而騶牙先見。其齒前后若一,齊等無牙,故謂之騶牙。’” 明 歸有光 《題<異獸圖>》詩:“嗚乎,孰謂解衣盤礴稱良吏,不識騶牙與麟趾。” 清 鄂爾泰 《贈方望溪》詩:“《博物》但解辨鼮鼠,《搜神》或詫名騶牙。”參見“ 騶虞 ”。
釋義:
又稱騶牙獸名。即騶虞。
相關詞語:
聱牙佶屈聱牙戟口聱牙詰曲聱牙詰屈北門南牙撥嘴撩牙齒牙春色齒牙余論齒牙為猾齒牙為禍齒牙馀惠齒牙馀慧齒牙馀論齒牙之猾打牙犯嘴打牙配嘴戴發含牙斗牙拌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