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錮
詞語 | 黨錮 |
---|---|
拼音 | dǎng gù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古代禁止某些政治上的朋黨參政的現象解釋:
(一)、亦作“ 黨固 ”。
東漢 桓帝 時宦官專權,士大夫 李膺 、 陳蕃 等聯合太學生 郭泰 、 賈彪 等,猛烈抨擊宦官集團。宦官誣告他們結為朋黨,誹謗朝廷, 李膺 等二百馀人遭捕,后雖釋放,但終身不許做官。 靈帝 時, 膺 等復起用,與大將軍 竇武 謀誅宦官。事敗 膺 等百馀人被殺,并陸續處死、流徙、囚禁六、七百人。事見《后漢書·黨錮傳》。后泛指禁止黨人擔任官職并限制其活動。《隋書·盧愷傳》:“自 周氏 之降,選無清濁,及 愷 攝吏部,與 薛道衡 、 陸彥師 等甄別士流,故涉黨固之譖,遂及於此。” 元 獨樂園主 《詠史》:“ 西園 粥爵誠可恥,黨錮忠士災何延。” 清 方文 《宛陵哭梅郎三兼示令弟季升》詩之四:“昔曾憂黨錮,今果見誅鋤。”
釋義:
禁止某政治團體或派別中的人員任官職及限制其活動。
造句:
1、最后,黨錮之禍和隨后的戰亂使得士人談論的內容轉向以人物評鑒為中心,這直接影響了后來古典文論的發展。
2、學界論及東漢黨錮,多站在代表正統、道德的士大夫立場,表現出對宦寺階層行為的輕賤。
相關詞語:
不偏不黨成群集黨成群結黨篡黨奪權黨豺為虐黨同伐異黨惡佑奸黨堅勢盛黨同妒異黨邪丑正黨邪陷正阿黨相為阿黨比周伐異黨同狗黨狐群狗黨狐朋狐群狗黨狐朋狗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