犂牛
詞語 | 犂牛 |
---|---|
拼音 | lí niú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1. 雜色牛。《山海經(jīng)·東山經(jīng)》:“其中鱅鱅之魚,其狀如犂牛。” 郭璞 注:“牛似虎文者。” 漢 揚雄 《法言·修身》:“或問:‘犂牛之鞹與玄騂之鞹有以異乎?’曰:‘同。’” 清 趙翼 《雜書所見》詩:“犂牛出騂角,白牡生驪駒。”2. 比喻劣父。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柳生》:“犂牛尚有子,何害?”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柳生》:“尚未知犂牛,何知其子?”參見“ 犂生騂角 ”。3. 耕牛。《后漢書·和帝紀》:“夏四月,遣三府掾分行四州,貧民無以耕者,為雇犂牛直。”解釋:
(一)、雜色牛。
《山海經(jīng)·東山經(jīng)》:“其中鱅鱅之魚,其狀如犂牛。” 郭璞 注:“牛似虎文者。” 漢 揚雄 《法言·修身》:“或問:‘犂牛之鞹與玄騂之鞹有以異乎?’曰:‘同。’” 清 趙翼 《雜書所見》詩:“犂牛出騂角,白牡生驪駒。”
(二)、比喻劣父。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柳生》:“犂牛尚有子,何害?”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柳生》:“尚未知犂牛,何知其子?”參見“ 犂生騂角 ”。
(三)、耕牛。
《后漢書·和帝紀》:“夏四月,遣三府掾分行四州,貧民無以耕者,為雇犂牛直。”
釋義:
lí niú ㄌㄧˊ ㄋㄧㄨˊ 犂牛(1).雜色牛。《山海經(jīng)·東山經(jīng)》:“其中鱅鱅之魚,其狀如犂牛。” 郭璞 注:“牛似虎文者。” 漢 揚雄 《法言·修身》:“或問:‘犂牛之鞹與玄騂之鞹有以異乎?’曰:‘同。’” 清 趙翼 《雜書所見》詩:“犂牛出騂角,白牡生驪駒。”(2).比喻劣父。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柳生》:“犂牛尚有子,何害?”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柳生》:“尚未知犂牛,何知其子?”參見“ 犂生騂角 ”。(3).耕牛。《后漢書·和帝紀》:“夏四月,遣三府掾分行四州,貧民無以耕者,為雇犂牛直。”
相關詞語:
風馬牛一牛鳴執(zhí)牛耳搏牛之虻版筑飯牛床下牛斗椎牛饗士充棟汗牛吹牛拍馬喘月吳牛槌牛釃酒椎牛發(fā)冢椎牛歃血帶牛佩犢對牛彈琴多如牛毛對牛鼓簧放牛歸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