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易
詞語 | 三易 |
---|---|
拼音 | sān yì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連山》、《歸藏》、《周易》的合稱。(二)、三種容易之事。“三易”所指,隨文而異。
(三)、三次變換。
解釋:
(一)、《連山》、《歸藏》、《周易》的合稱。
《周禮·春官·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相傳《連山》、《歸藏》為 夏 、 商 之《易》,書已失傳。參閱 清 皮錫瑞 《經學通論·論<連山><歸藏>》。
(二)、三種容易之事。“三易”所指,隨文而異。
《韓非子·用人》:“君人者釋三易之數而行……明主之表易見,故約立;其教易知,故言用;其法易為,故令行。”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文章》:“ 沉隱侯 曰:‘文章當從三易:易見事,一也;易識字,二也;易讀誦,三也。’”
(三)、三次變換。
宋 蘇軾 《東坡志林·李氏子再生說冥間事》:“吾坐用檀越錢物,已三易毛矣。” 清 黃鈞宰 《金壺七墨·木工》:“今 程氏 園三易主人矣,破棟頽垣,不可以居。”
釋義:
夏代的《連山》、商代的《歸藏》、周代的《周易》,并稱為三易。東漢學者桓譚在《新論正經》中說:“《連山》八萬言,《歸藏》四千三百言(秦朝精簡本)。《連山》藏于蘭臺,《歸藏》藏于太卜。”《連山》與《歸藏》魏晉之后下落不明或被佛道吸收作經或亡佚,成為中華文化領域里的千古之謎。有學者認為“三易”的名稱和它們各自的卦序以及卦序所要表達的內容有關。 鄭玄在《易贊》中說:“《連山》者,象山之出云,連連不絕。《歸藏》者,萬物莫不歸藏于其中。《周易》者,言易道周普,無所不備。” 賈公彥疏:“《連山易》,其卦以純艮為首,艮為山,山上山下是名連山,云氣出內(納)于山,故名易為《連山》。《歸藏易》以純坤為首,坤為地,故萬物莫不歸而藏于中,故名為《歸藏》也。”
相關詞語:
三家村挨三頂五安危相易捱三頂四捱三頂五巴三覽四拔幟易幟半夜三更變古易常變名易姓變色易容不成三瓦不可移易不三不四不易一字不易之典不易之論八難三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