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胙
詞語 | 致胙 |
---|---|
拼音 | zhì zuò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古時天子祭祀后,將祭肉賞賜諸侯,以示禮遇。《國語·齊語》:“葵丘 之會,天子使 宰孔 致胙於 桓公,曰:‘余一人之命,有事於 文 武,使 孔 致胙。’”韋昭 注:“胙,祭肉也。”《史記·商君列傳》:“居五年,秦 人富強,天子致胙於 孝公。”《三國志·魏志·文帝紀》:“奉 漢帝 為 山陽公 ……上書不稱臣,京都有事於太廟,致胙。”(二)、臣子祭祀后,將祭肉奉獻給國君,表示為君王和國家添福。《國語·魯語上》“嘗、禘、蒸、享之所致君胙者有數矣”韋昭 注引 賈 唐 二君曰:“臣祭,致肉於君,謂之致胙。”《周禮·天官·膳夫》“凡祭祀之致福者”鄭玄 注“致福,謂諸臣祭祀進其餘肉,歸胙于王”唐 賈公彥 疏:“今彼雖據諸侯禮,王之臣致胙亦然。故云‘歸胙於王’也。”參見“致福”。
解釋:
(一)、古時天子祭祀后,將祭肉賞賜諸侯,以示禮遇。
《國語·齊語》:“ 葵丘 之會,天子使 宰孔 致胙於 桓公 ,曰:‘余一人之命,有事於 文 武 ,使 孔 致胙。’” 韋昭 注:“胙,祭肉也。”《史記·商君列傳》:“居五年, 秦 人富強,天子致胙於 孝公 。”《三國志·魏志·文帝紀》:“奉 漢帝 為 山陽公 ……上書不稱臣,京都有事於太廟,致胙。”
(二)、臣子祭祀后,將祭肉奉獻給國君,表示為君王和國家添福。
《國語·魯語上》“嘗、禘、蒸、享之所致君胙者有數矣” 韋昭 注引 賈 唐 二君曰:“臣祭,致肉於君,謂之致胙。”《周禮·天官·膳夫》“凡祭祀之致福者” 鄭玄 注“致福,謂諸臣祭祀進其餘肉,歸胙于王” 唐 賈公彥 疏:“今彼雖據諸侯禮,王之臣致胙亦然。故云‘歸胙於王’也。”參見“ 致福 ”。
釋義:
1.古時天子祭祀后﹐將祭肉賞賜諸侯﹐以示禮遇。 2.臣子祭祀后﹐將祭肉奉獻給國君﹐表示為君王和國家添福。
相關詞語:
步調一致百慮一致表里一致別無二致錯落有致操贏致奇出奇致勝楚楚有致盜食致飽負重致遠發財致富發家致富分茅胙土負乘致寇高情遠致格物致知鉤深致遠豪情逸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