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順
詞語 | 外順 |
---|---|
拼音 | wài shùn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外貌和順。(二)、表面順從。
解釋:
(一)、外貌和順。
《易·泰》:“內陽而外陰;內健而外順;內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禮記·樂記》:“樂極和,禮極順,內和而外順,則民瞻其顏色而弗與爭也,望其容貌而民不生易慢焉。” 孔穎達 疏:“望其容貌而民不生易慢焉者,外貌和順,故民不生易慢,此覆結外順也。”《隋書·李德林傳》:“皇帝內明外順,經營區宇。”
(二)、表面順從。
《后漢書·陳龜傳》:“時 南匈奴 左部反亂, 龜 以單于不能制下,外順內畔,促令自殺,坐徵下獄免。”
釋義:
1.外貌和順。 2.表面順從。
相關詞語:
門外漢安常處順安內攘外安時處順昂首天外安常履順昂頭天外八荒之外百依百順百順百依百順千隨暴內陵外超然物外超然象外超以象外吃里爬外馳名中外扯順風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