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哭
詞語 | 啼哭 |
---|---|
拼音 | tí kū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出聲地哭:大聲啼哭。解釋:
(一)、放聲地哭。
《荀子·非相》:“俄則束乎有司而戮乎大市,莫不呼天啼哭?!?唐 王建 《原上新居》詩之五:“春來梨棗盡,啼哭小兒飢。” 魯迅 《墳·未有天才之前》:“其實即使天才,在生下來的時候的第一聲啼哭,也和平常的兒童的一樣,決不會就是一首好詩。”
(二)、特指猿啼。
唐 白居易 《寄微之》詩之五:“ 秦 女笑歌春不見, 巴 猿啼哭夜嘗聞?!?/p>
釋義:
啼哭,漢語詞匯。拼音:tí kū指大聲地哭泣。語出《荀子·非相》:“俄則束乎有司而戮乎大市,莫不呼天啼哭?!?/p>
造句:
1、 幸福是醫院里的一聲啼哭,幸福是父母端上的熱騰騰飯菜,幸福是戀人的手中的玫瑰,幸福是重生后的喜悅,幸福是雨后的第一縷陽光。
2、 一陣嬰兒的啼哭聲打破了夜晚的寧靜。
相關詞語:
抱頭大哭抱頭痛哭長歌當哭愁眉啼妝杜鵑啼血鬼哭狼嚎鬼哭神嚎干啼濕哭狗盜雞啼鬼哭狼嗥鬼哭神愁鬼哭神號鬼哭神驚鬼哭粟飛鬼哭天愁行號巷哭號寒啼饑號咷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