慊慊
詞語 | 慊慊 |
---|---|
拼音 | qiè qiè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a式詞語 |
意思:
(一)、心不滿足貌;不自滿貌。《后漢書·五行志一》:“石上慊慊舂黃粱者,言 永樂 雖積金錢,慊慊常苦不足,使人舂黃粱而食之也。”《文選·曹丕<燕歌行>》:“慊慊思歸戀故鄉,何為淹留寄他方?”張銑 注:“慊慊,心不足貌。”唐 韓愈《送鄭十校理序》:“今生始進仕,獲重語於天下,而慊慊若不足,真能守其家法矣!”《資治通鑒·唐德宗建中四年》:“吾幸託肺附,非不知往必死,但舉朝無蹈難之臣,使圣情慊慊耳!”胡三省 注:“慊慊,嫌恨不足之意。”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記·黔游日記一》:“擔夫曰:‘是為 白水河,前有懸墜處,比此更深。’余恨不一當其境,心猶慊慊。”(二)、誠敬貌。《后漢書·耿弇傳贊》:“慊慊 伯宗,枯泉飛渡。”《后漢書·杜根等傳贊》:“慊慊 欒 杜,諷辭以興。”
解釋:
(一)、心不滿足貌;不自滿貌。
《后漢書·五行志一》:“石上慊慊舂黃粱者,言 永樂 雖積金錢,慊慊常苦不足,使人舂黃粱而食之也。”《文選·曹丕<燕歌行>》:“慊慊思歸戀故鄉,何為淹留寄他方?” 張銑 注:“慊慊,心不足貌。” 唐 韓愈 《送鄭十校理序》:“今生始進仕,獲重語於天下,而慊慊若不足,真能守其家法矣!”《資治通鑒·唐德宗建中四年》:“吾幸託肺附,非不知往必死,但舉朝無蹈難之臣,使圣情慊慊耳!” 胡三省 注:“慊慊,嫌恨不足之意。”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記·黔游日記一》:“擔夫曰:‘是為 白水河 ,前有懸墜處,比此更深。’余恨不一當其境,心猶慊慊。”
(二)、誠敬貌。
《后漢書·耿弇傳贊》:“慊慊 伯宗 ,枯泉飛渡。”《后漢書·杜根等傳贊》:“慊慊 欒 杜 ,諷辭以興。”
釋義:
1.心不滿足貌;不自滿貌。 2.誠敬貌。
相關鏈接:慊
相關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