侲子
詞語(yǔ) | 侲子 |
---|---|
拼音 | zhèn zǐ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yǔ) |
形式 | ab式詞語(yǔ) |
意思:
(一)、童子。(二)、特指作逐鬼之用的童子。
解釋:
(一)、童子。
《新唐書·褚遂良傳》:“昔 秦文公 時(shí),有侲子化為雉,雌鳴 陳倉(cāng) ,雄鳴 南陽(yáng) 。” 宋 楊萬(wàn)里 《寄題南城吳子直子常上舍兄弟社倉(cāng)》詩(shī):“活幾侲子幾凍黎,詔子又孫孫又子。” 明 唐順之 《韈架》詩(shī)之一:“卻訝緣橦諸侲子,倒投絶足試輕趫。”
(二)、特指作逐鬼之用的童子。
漢 張衡 《東京賦》:“方相秉鉞,巫覡操茢,侲子萬(wàn)童,丹首玄製。”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祝盟》:“侲子敺疫,同乎 越 巫之祝。”《隋書·禮儀志三》:“ 齊 制,季冬晦,選樂(lè)人子弟十歲以上,十二以下為侲子,合二百四十人。”
相關(guān)詞語(yǔ):
碰釘子矮子看戲愛(ài)民如子矮子觀場(chǎng)抱子弄孫不當(dāng)人子不肖子孫鮑子知我博物君子才子佳人草頭天子赤子之心村夫俗子典妻鬻子東墻處子讀書種子大雅君子戴高帽子
詞語(yǔ)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