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蠚
詞語 | 毒蠚 |
---|---|
拼音 | dú hē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毒蟲用毒刺刺扎施毒。(二)、指毒蠚之蟲。
(三)、毒害;殘害。
(四)、指毒害人的行為。
解釋:
(一)、毒蟲用毒刺刺扎施毒。
漢 賈誼 《新書·禮》:“攫囓搏擊之獸鮮,毒蠚猛叨之蟲密。”
(二)、指毒蠚之蟲。
(三)、毒害;殘害。
唐 沉迥 《武侯廟碑銘》:“羣雄蝟起,毒蠚九州。”
(四)、指毒害人的行為。
《漢書·刑法志》:“當 孝惠 、 高后 時,百姓新免毒蠚,人欲長幼養老。” 宋 司馬光 《橫山疏》:“然若縱其毒蠚,亦足以為亭鄣之患。” 清 黃遵憲 《逐客篇》:“眼見手足傷,誰能忍毒蠚。”
釋義:
毒蠚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dú hē ,意思是毒蟲用毒刺刺扎施毒,出自《新書·禮》。
相關詞語:
赤口毒舌毒手尊前毒賦剩斂毒瀧惡霧毒魔狠怪毒蛇猛獸毒手尊拳蜂蠆有毒刮骨去毒何其毒也厚味臘毒狼猛蜂毒莫余毒也莫予毒也人莫予毒屠毒筆墨荼毒生靈五毒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