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候
詞語 | 虞候 |
---|---|
拼音 | yú hòu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1).古官名。守望山澤之官。《左傳·昭公二十年》:“藪之薪蒸,虞候守之。” 孔穎達 疏:“水希曰藪,則藪是少水之澤,立官使之候望,故以虞候為名也。” 宋 高承 《事物紀原·輿駕羽衛·虞候》:“ 春秋 時, 晉 有候正主斥候,又有原候、候奄,則虞候之名蓋因此。 齊 晏子 云:‘藪之薪蒸,虞候守之。’本山澤望候之官。《李靖兵法》有左右虞候,名同而職異矣。”(2).古官名。 宇文泰 相 西魏 ,始置虞候都督,后因設虞候之官,職掌不盡相同。 隋 為東宮禁衛官,掌偵察、巡邏。 唐 代后期有都虞候,為軍中執法的長官, 五代 時都虞候為侍衛親軍的高級軍官。 宋 代沿置,殿前司、侍衛親軍馬軍司、步軍司均置都虞候,位次于都指揮使和副都指揮使。此外又有將虞候、院虞候等低級武職。(3). 宋 時官僚雇用的侍從。 南宋 時在 臨安 可向“行老”雇用。參閱 宋 吳自牧 《夢粱錄·雇覓人力》。解釋:
(一)、古官名。守望山澤之官。
《左傳·昭公二十年》:“藪之薪蒸,虞候守之。” 孔穎達 疏:“水希曰藪,則藪是少水之澤,立官使之候望,故以虞候為名也。” 宋 高承 《事物紀原·輿駕羽衛·虞候》:“ 春秋 時, 晉 有候正主斥候,又有原候、候奄,則虞候之名蓋因此。 齊 晏子 云:‘藪之薪蒸,虞候守之。’本山澤望候之官。《李靖兵法》有左右虞候,名同而職異矣。”
(二)、古官名。
宇文泰 相 西魏 ,始置虞候都督,后因設虞候之官,職掌不盡相同。 隋 為東宮禁衛官,掌偵察、巡邏。 唐 代后期有都虞候,為軍中執法的長官, 五代 時都虞候為侍衛親軍的高級軍官。 宋 代沿置,殿前司、侍衛親軍馬軍司、步軍司均置都虞候,位次于都指揮使和副都指揮使。此外又有將虞候、院虞候等低級武職。
(三)、 宋 時官僚雇用的侍從。
南宋 時在 臨安 可向“行老”雇用。參閱 宋 吳自牧 《夢粱錄·雇覓人力》。
釋義:
虞候(yú hòu),本為春秋時期掌管山澤的職官。西魏和隋朝以后用作軍官稱號。如虞候都督、左右虞候率、都虞候等。其職掌不盡相同,或為警備巡查官,或為內部監察宮。宋代的軍事編制單位“都”一級,設置將虞候—職,地位較低,屬于節級。此外,還設有大量的都虞候一職。明代亦置虞候一職,據《武備制勝志·軍資乘》,軍中警戒巡查安全等行政事務由虞候負責,軍隊屯駐宿營.虞候向主官請求口令,率領甲士分巡諸帳。
相關詞語:
不虞之譽承顏候色出其不虞爾虞我詐爾詐我虞即鹿無虞雞鳴候旦積薪候燎滅虢取虞暮虢朝虞日薄虞淵參商之虞唐虞之治銜橛之虞不虞之隙后顧之虞以備不虞恭候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