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旌
詞語 | 干旌 |
---|---|
拼音 | gān jīng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旌旗的一種。以五色鳥羽飾旗竿,樹于車后,以為儀仗。《詩·鄘風·干旄》:“孑孑干旌,在 浚 之城。” 朱熹 集傳:“析羽為旌。干旌,蓋析翟羽於旗干之首也。”《詩序》謂《干旄》是贊美“ 衛文公 臣子多好善”之作,后因以“干旌”指好善或好善的顯貴者。 清 唐甄 《潛書·取善》:“非有干旌之賢大夫也,而時稱大官之相知,則人議其污。” 清 趙翼 《新春宴集草堂》詩之二:“奉盤正擬具壺觴,忽有干旌過草堂。”解釋:
(一)、旌旗的一種。以五色鳥羽飾旗竿,樹于車后,以為儀仗。
《詩·鄘風·干旄》:“孑孑干旌,在 浚 之城。” 朱熹 集傳:“析羽為旌。干旌,蓋析翟羽於旗干之首也。”《詩序》謂《干旄》是贊美“ 衛文公 臣子多好善”之作,后因以“干旌”指好善或好善的顯貴者。 清 唐甄 《潛書·取善》:“非有干旌之賢大夫也,而時稱大官之相知,則人議其污。” 清 趙翼 《新春宴集草堂》詩之二:“奉盤正擬具壺觴,忽有干旌過草堂。”
釋義:
1.旌旗的一種。以五色鳥羽飾旗竿,樹于車后,以為儀仗。《詩.墉風.干旄》:"孑孑干旌﹐在浚之城。"朱熹集傳:"析羽為旌。干旌﹐蓋析翟羽于旗干之首也。"《詩序》謂《干旄》是贊美"衛文公臣子多好善"之作,后因以"干旌"指好善或好善的顯貴者。
相關詞語:
蔽日干云不干不凈唇干口燥材優干濟蟬喘雷干大動干戈倒載干戈倒置干戈倒持干戈倒戢干戈燈盡油干顛倒干坤非意相干干柴烈火干城之將干將莫邪干凈利落干名采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