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蟲
詞語 | 蛔蟲 |
---|---|
拼音 | huí chóng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寄生蟲,外形像蚯蚓,白色或米黃色,成蟲長20厘米左右,雌蟲較大。能附著在人的腸壁上引起蛔蟲病,進入肝臟、膽道等還會造成其他疾病。解釋:
(一)、亦作“蚘蟲”。在人或其他動物腸中寄生的一種線形長蟲。能損害人、畜健康,并能引起多種疾病。
《南史·張邵傳》:“石蚘者,久蚘也。醫(yī)療既僻,蚘蟲轉(zhuǎn)堅,世間藥不能遣。” 沈從文 《從文自傳·我讀一本小書同時又讀一本大書》:“到認完六百生字時,腹中生了蛔蟲,弄得黃瘦異常。”
(二)、比喻懂得別人內(nèi)心活動的人。
元 秦簡夫 《東堂老》第一折:“不曾吃飯哩,你可不早説,誰是你肚里蚘蟲,與你一個銀子,自家買飯吃去。” 周而復(fù)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七:“ 馬慕韓 對 徐義德 說:‘ 阿永 是 趙副主任 肚里的蛔蟲。’”
釋義:
寄生蟲,形狀像蚯蚓,白色或米黃色,成蟲長約4-8寸,雌蟲較大。能附著在人的腸壁上引起蛔蟲病,進入肝臟、膽道等還會造成其他疾病。
造句:
1、 幼蟲返回腸道后會發(fā)育為成熟的蛔蟲.
2、 檢出優(yōu)勢種為犬復(fù)孔絳蟲,犬鉤蟲,犬弓首蛔蟲,是驅(qū)蟲的主要對象.
相關(guān)詞語:
應(yīng)聲蟲百足之蟲蟲臂鼠肝蟲沙猿鶴蟲魚之學(xué)雕蟲小技雕蟲小藝雕蟲篆刻雕蟲薄技雕蟲刻篆雕蟲末伎雕蟲末技雕蟲小巧雕蟲小事肚里蛔蟲雞蟲得失雞蟲得喪蓼蟲忘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