檉柳
詞語 | 檉柳 |
---|---|
拼音 | chēng liǔ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落葉小喬木,枝條纖弱下垂,老枝紅色,葉子像鱗片,花淡紅色,結蒴果。能耐堿抗旱,適于造防沙林。也叫三春柳或紅柳。解釋:
(一)、木名。也稱觀音柳、西河柳、三春柳、紅柳等。落葉小喬木,赤皮,枝細長,多下垂。分布于我國 黃河 、 長江 流域以及 廣東 、 廣西 、 云南 等地平原、沙地及鹽堿地。枝干可編制籮筐,嫩枝和葉可入藥,性平味甘咸,能透發痧疹。
《漢書·西域傳上·鄯善國》:“國出玉,多葭葦,檉柳、胡桐、白草。”《新唐書·吐蕃傳下》:“河之西南,地如砥,原野秀沃,夾河多檉柳。”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二·檉柳》。
釋義:
又稱“觀音柳”、“三春柳”。檉柳科。枝條柔弱,多下垂。葉小,鱗形。夏季開淡紅色小花。生長于中國黃河和長江流域。是鹽土地區重要造林樹種,又可栽培供觀賞。枝干可編籃和筐。
造句:
1、此為多枝檉柳冠下枯枝落葉與土壤的一部分,尖端白色結晶為鹽結晶。
2、若物種選擇檉柳,成活率不高,但可采用容器儲水植苗的方法提高成活率。
相關詞語:
敗柳殘花傍花隨柳殘花敗柳寵柳嬌花分花拂柳分花約柳花紅柳綠花街柳巷花說柳說花遮柳隱花階柳市花街柳陌花街柳市花明柳暗花明柳媚花衢柳陌花遮柳掩柳骨顏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