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相
詞語 | 外相 |
---|---|
拼音 | wài xiàng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謂在地方上主政者。(二)、指人顯露于外的狀貌。
解釋:
(一)、謂在地方上主政者。
《晉書·陶侃傳》:“ 士行 望非世族,俗異諸華,拔萃陬落之間,比肩髦儁之列,超居外相,宏總上流。” 南朝 陳 徐陵 《為貞陽侯重與王太尉書》:“一則二則,惟在大賢,外相內相,終當相屈。” 元 葉森 《<金樓子>序》:“早攝神州,晚居外相。”
(二)、指人顯露于外的狀貌。
元 石德玉 《紫云庭》第三折:“外相兒行戶小可,就里最胸襟灑落。” 元 無名氏 《替殺妻》第二折:“這婆娘外相兒真,就里哏,從然面搽紅粉,是一箇油鬀髻吊客喪門。”
釋義:
1.謂在地方上主政者。 2.指人顯露于外的狀貌。
造句:
1、 陰陽合符,天地交通。內氣萌生,外氣成形。內外相乘,風水自成。
2、 古今立國之道,惟在整飭紀綱,修明法度,使內外相系,強弱相安,乃可鞏固國基,爭存宇內。袁世凱
相關詞語:
門外漢安內攘外安危相易昂首天外盎盂相擊盎盂相敲昂頭天外八荒之外拔刀相助白首相知白頭相守白眼相看白衣卿相伴食宰相奔走相告本相畢露兵戎相見伯樂相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