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立
詞語 | 壁立 |
---|---|
拼音 | bì lì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山崖等)像墻壁一樣陡立:壁立千仞。壁立的山峰。解釋:
(一)、象墻壁一樣聳立,形容山崖石壁的陡峭。
《三國志·吳志·賀齊傳》:“ 林歷山 四面壁立,高數(shù)十丈。”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巨馬水》:“ 淶水 又南逕 藏刀山 下,層巖壁立,直上干霄。” 清 錢泳 《履園叢話·古跡·天臺山》:“ 桃園 之山,壁立萬仞。” 蕭乾 《萬里趕羊》:“走過懸崖壁立、毒蛇遍地的大雪山時候,他們從來沒沮喪過。”
(二)、室中空無所有,惟余四壁。比喻貧困。
《南史·循吏傳·范述曾》:“ 述曾 生平所得奉祿,皆以分施,及老,遂壁立無資。” 明 孫梅錫 《琴心記·家門始終》:“可奈家徒壁立,勉當(dāng)壚滌器營生。” 清 黃遵憲 《亂后歸家》詩:“有家真壁立,無樹可巢居。”
釋義:
1、家中只有四壁空立。::“及老,遂壁立無資。”孫梅錫《琴心記.家門始終》:“可奈家徒壁立,勉當(dāng)壚滌器營生。”(當(dāng)壚:指賣酒)2、形容陡峭的山崖像墻壁一樣聳立:張載《劍閣銘》:“壁立千仞,窮地之險(xiǎn),極路之峻。”《水經(jīng)注.巨馬水》:“層巖壁立,直上干霄。”
造句:
1、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于仞,無欲則剛。
2、壁立千仞,梅蘭芷香,詩賦翰墨字流芳;絲綢啟源,文化交往,華夏繁榮續(xù)五千;復(fù)興夢想,志存高遠(yuǎn),修身律己壯國強(qiáng):正風(fēng)正氣,新風(fēng)傳揚(yáng)!
相關(guān)詞語:
哀毀骨立安家立業(yè)安身立命傲然屹立哀毀瘠立傲然挺立半壁江山傍人籬壁比肩而立壁壘森嚴(yán)壁立千仞標(biāo)新立異不立文字不破不立半壁河山半壁山河壁間蛇影閉壁清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