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借
詞語 | 通借 |
---|---|
拼音 | tōng jiè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互相借用。(二)、猶通假。
解釋:
(一)、互相借用。
《三國志·蜀志·許慈傳》:“書籍有無,不相通借。” 宋 葉適 《上寧宗皇帝札子二》:“向者團簇大軍錢數多,總司所取不盡,可以通借。”
(二)、猶通假。
章炳麟 《文學說例》:“若《釋詁》所陳,三十餘言,總持一義,雖多同聲通借,而本字亦不少矣。”參見“ 通假 ”。
釋義:
簡介拼音:tōng jiè注音:ㄊㄨㄙ ㄐㄧㄝ ˋ條目:通借解釋:1. 互相借用。《三國志·蜀志·許慈傳》:“書籍有無,不相通借。” 宋 葉適 《上寧宗皇帝札子二》:“向者團簇大軍錢數多,總司所取不盡,可以通借。”2. 猶通假。 章炳麟 《文學說例》:“若《釋詁》所陳,三十馀言,總持一義,雖多同聲通借,而本字亦不少矣。”參見“ 通假 ”。
相關詞語:
八面圓通背城借一博古通今博識多通博通經籍不通水火財運亨通暢通無阻觸類旁通串通一氣粗通文墨草船借箭觸類而通大顯神通達權通變達士通人敵國通舟東挪西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