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火
詞語 | 劫火 |
---|---|
拼音 | jié huǒ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亦作“刧火”。亦作“刦火”。亦作“刼火”。佛教語。謂壞劫之末所起的大火。《仁王經》:“劫火洞然,大千俱壞。”唐 張喬《興善寺貝多樹》詩:“永共 終南 在,應隨劫火燒。”宋 李綱《次韻丹霞錄示羅疇老唱和詩》:“刧火洞燒時,自有安身處。”宋 葉紹翁《四朝聞見錄》附錄《晉王大令保母帖》:“千年鬱鬱閟重泉,蹔出還隨刦火煙。”清 龔自珍《懺心》詩:“佛言刼火遇皆銷,何物千年怒若潮?”湯用彤《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一章:“釋子又常謂 東方朔 言及刧火,已知佛法。”(二)、借指兵火。清 顧炎武《恭謁天壽山十三陵》詩:“康 昭 二明樓,并遭劫火亡。”清 納蘭性德《南歌子·古戍》詞:“何年劫火賸殘灰,試看英雄碧血滿 龍堆。”
解釋:
(一)、亦作“刧火”。亦作“刦火”。亦作“刼火”。佛教語。謂壞劫之末所起的大火。
《仁王經》:“劫火洞然,大千俱壞。” 唐 張喬 《興善寺貝多樹》詩:“永共 終南 在,應隨劫火燒。” 宋 李綱 《次韻丹霞錄示羅疇老唱和詩》:“刧火洞燒時,自有安身處。”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附錄《晉王大令保母帖》:“千年鬱鬱閟重泉,蹔出還隨刦火煙。” 清 龔自珍 《懺心》詩:“佛言刼火遇皆銷,何物千年怒若潮?”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一章:“釋子又常謂 東方朔 言及刧火,已知佛法。”
(二)、借指兵火。
清 顧炎武 《恭謁天壽山十三陵》詩:“ 康 昭 二明樓,并遭劫火亡。” 清 納蘭性德 《南歌子·古戍》詞:“何年劫火賸殘灰,試看英雄碧血滿 龍堆 。”
釋義:
1.亦作"刧火"。亦作"刦火"。亦作"刼火"。 2.佛教語。謂壞劫之末所起的大火。 3.借指兵火。
相關詞語:
熬油費火抱薪救火不通水火巴巴劫劫把薪助火抱火厝薪抱火寢薪抱火臥薪鼻端出火鼻端生火鼻頭出火炳如觀火炳若觀火不避水火不避湯火不食煙火趁火打劫撮鹽入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