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
詞語 | 大夏 |
---|---|
拼音 | dà xià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周代“六舞”之一。相傳本為夏禹時代的樂舞。(二)、指夏季。
(三)、古國名。音譯巴克特里亞,也叫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我國漢代稱之為大夏。
(四)、古城門名。在洛陽,魏明帝所造。
(五)、國號。
(六)、國號。
(七)、國號。
(八)、大廈。
解釋:
(一)、 周 代“六舞”之一。相傳本為 夏禹 時代的樂舞。
(二)、指夏季。
《管子·輕重乙》:“夫歲有四秋……大夏且至,絲纊之所作,此之謂夏之秋。”《漢書·董仲舒?zhèn)鳌罚骸瓣柍>哟笙模陨B(yǎng)長為事;陰常居大冬,而積於空虛不用之處。”
(三)、古國名。音譯 巴克特里亞(Bactria) ,也叫 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 。我國 漢 代稱之為 大夏 。
《史記·大宛列傳》:“ 大夏 在 大宛 西南二千餘里 嬀水 南。”《魏書》稱作 吐呼羅 ,《隋書》、《北史》、《大唐西域記》、《舊唐書》皆作 吐火羅 。為 大月氏 所滅。在今 阿富汗 北部一帶。
(四)、古城門名。在 洛陽 , 魏明帝 所造。
《文選·潘岳<河陽縣作>詩》:“ 大夏 緬無覿,崇 芒 鬱嵯峨。” 李善 注:“ 陸機 《洛陽記》曰: 大夏門 , 魏明帝 所造,有三層,高百尺…… 郭緣生 《述征記》曰: 北芒 ,去 大夏門 不盈一里。”
(五)、國號。
東晉 十六國之一。 匈奴 族 赫連勃勃 所建,也稱 夏 ,為 吐谷渾 所滅。
(六)、國號。
隋 末農(nóng)民起義軍領(lǐng)袖 竇建德 稱王后,國號稱 大夏 。
(七)、國號。
宋 時 黨項 族 李元昊 國號亦稱 大夏 ,史稱 西夏 ,為 蒙古 成吉思汗 所滅。
(八)、大廈。
漢 張衡 《西京賦》:“正殿路寢,用朝羣辟,大夏耽耽,九戶開闢。”《文選·應(yīng)璩<與從弟君苗君胄書>》:“接武茅茨,涼過大夏。” 李善 注:“《淮南子》曰:‘大夏增加,擬於 崑崙 。’” 高誘 注:“大夏,大屋也。”
釋義:
1.周代"六舞"之一。相傳本為夏禹時代的樂舞。 2.指夏季。 3.古國名。音譯巴克特里亞(Bactria)﹐也叫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我國漢代稱之為大夏。 4.古城門名。在洛陽﹐魏明帝所造。 5.國號。東晉十六國之一。匈奴族赫連勃勃所建﹐也稱夏﹐為吐谷渾所滅。 6.國號。隋末農(nóng)民起義軍領(lǐng)袖竇建德稱王后﹐國號稱大夏。 7.國號。宋時黨項族李元昊國號亦稱大夏﹐史稱西夏﹐為蒙古成吉思汗所滅。 8.大廈。
造句:
1、一座座高樓大夏聳立在道路兩旁,路面煥然一新,由以前坑坑洼洼的路面,變成了現(xiàn)在寬闊的柏油公路,現(xiàn)在樹多了,花多了,綠化面積也增多了,一排排整齊的樹挺立在路旁,一朵朵美麗的花兒開的五彩繽紛。
2、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偉的大夏,庇護(hù)著我們大家;它的每一塊磚石都壘在另一塊磚石上。高爾斯華綏
相關(guān)詞語:
百年大計抱頭大哭筆大如椽彪形大漢勃然大怒博大精深不識大體百年大業(yè)百事大吉不顧大局不登大雅才疏志大材大難用長篇大論長枕大被吹大法螺春風(fēng)夏雨春回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