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火
詞語 | 禁火 |
---|---|
拼音 | jìn huǒ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禁止煙火。解釋:
(一)、謂管制燃火以防災。
《后漢書·廉范傳》:“ 成都 民物豐盛,邑宇逼側,舊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災,而更相隱蔽,燒者日屬, 范 乃毀削先令,但嚴使儲水而已,百姓為便,乃歌之曰:‘ 廉叔度 ,來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無襦今五袴。’”
(二)、舊俗寒食停炊稱“禁火”。
南朝 梁 宗懔 《荊楚歲時記》:“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 唐 郭鄖 《寒食寄李補闕》詩:“萬井閭閻皆禁火,九原松柏自生煙。”《東周列國志》第三回:“至今 太原 、 上黨 、 西河 、 雁門 各處,每歲冬至后一百五日,預作乾糒,以冷水食之,謂之‘禁火’。”
(三)、皇宮中的煙火。
唐 曹唐 《三年冬大禮》詩之四:“禁火曙然煙焰褭,宮衣寒拂雪花輕。”
釋義:
禁火,讀音為jìn huǒ,漢語詞語,意思是指禁止炊火。
相關詞語:
熬油費火百無禁忌抱薪救火不通水火把薪助火抱火厝薪抱火寢薪抱火臥薪鼻端出火鼻端生火鼻頭出火炳如觀火炳若觀火不避水火不避湯火不禁不由不食煙火趁火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