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唐
詞語 | 行唐 |
---|---|
拼音 | xíng táng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遲慢。(二)、徬徨。
(三)、搪塞。
(四)、天仙子的別名。
解釋:
(一)、遲慢。
元 石德玉 《紫云庭》第四折:“休得行唐,火速疾忙。” 元 武漢臣 《生金閣》第二折:“豈敢行唐,大走向庭前去問當(dāng)。”
(二)、徬徨。
元 楊梓 《霍光鬼諫》第一折:“應(yīng)昂,行唐,走奔龍床,扯住衣裳。”
(三)、搪塞。
元 劉致 《端正好·上高監(jiān)司》套曲:“借貸數(shù)補(bǔ)答十分停當(dāng)。都侵用過將官府行唐。”
(四)、天仙子的別名。
唐 段公路 《北戶錄》:“ 瓊州 出紅蕈,一呼為笙,或謂之蘧蒢,亦謂之行唐。其色殷紅,瑩而不垢。” 明 李時(shí)珍 《本草綱目·草十七·莨菪》﹝釋名﹞:“天仙子、橫唐、行唐。”參見“ 天仙子 ”。
釋義:
1.遲慢。 2.仿徨。 3.搪塞。 4.天仙子的別名。
相關(guān)詞語:
按轡徐行按行自抑敗德辱行倍日并行便宜行事兵行詭道并行不悖步線行針霸道橫行班功行賞半路修行倍道而行倍道兼行便宜施行不護(hù)細(xì)行不拘細(xì)行跛行千里不矜細(x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