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诐
詞語 | 險诐 |
---|---|
拼音 | xiǎn bì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亦作“險陂”。陰險邪僻。解釋:
(一)、亦作“ 險陂 ”。陰險邪僻。
《詩·周南·卷耳序》:“內有進賢之志,而無險詖私謁之心。” 孔穎達 疏:“險詖者,情實不正、譽惡為善之辭也。”《荀子·成相》:“讒人罔極,險陂傾側此之疑。” 楊倞 注:“陂與詖同。” 宋 蘇軾 《送楊奉禮》詩:“時情任險陂,家法故雍容。” 清 錢謙益 《山西布政使文翔鳳妻武氏加封恭人制》:“惟其體備二《南》之德,無險詖私謁之心,故能詠歌四始之風,有溫柔敦厚之教。”
釋義:
【拼音】xiǎn bì【解釋】1.亦作險陂。2.陰險邪僻。史書中多用形容人品卑劣,陰險狡詐之流。多見于《宋史》,也許是就是因為有宋一代,險诐之徒多如牛毛之故。
相關詞語:
不避艱險乘險抵巇出夷入險鋌鹿走險赴險如夷負險不賓負險不臣化險為夷艱難險阻津關險塞居心險惡履險如夷履險蹈危履險若夷千難萬險曲學诐行山高水險視險如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