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會
詞語 | 時會 |
---|---|
拼音 | shí huì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猶時見。古代帝王不定期地朝會四方諸侯。(二)、當時的機遇或特殊情況。
(三)、時機;時候。
解釋:
(一)、猶時見。古代帝王不定期地朝會四方諸侯。
《周禮·秋官·大行人》:“時會以發四方之禁,殷同以施天下之政。” 鄭玄 注:“時會,即時見也,無常期。” 睡虎地 秦 墓竹簡《為吏之道》:“命書時會,事不且須。” 宋 蘇軾 《論齊侯衛侯胥命于蒲》:“《周禮》,大宗伯掌六禮以諸侯見王為文,乃有春朝、夏宗、秋覲、冬遇、時會、眾同之法。”
(二)、當時的機遇或特殊情況。
漢 班彪 《北征賦》:“故時會之變化兮,非天命之靡常。” 宋 蘇軾 《廣州東莞縣資福寺舍利塔銘》:“其見伏去來,皆有時會,非偶然者。” 清 魏源 《圣武記》卷五:“佛法因緣有時會,興廢非人力歟。”
(三)、時機;時候。
清 吳趼人 《雜說》:“此非后生者之具有特別聰明也,老人不幸未生於此時會也。” 郭沫若 《盲腸炎·為‘五卅’慘案怒吼》:“同志們,時會到了,我們趕快團結起來奮斗!” 李大釗 《“今”與“古”》:“他以為真理不是于任何時會的好機會中可以尋得的。”
釋義:
1.猶時見。古代帝王不定期地朝會四方諸侯。 2.當時的機遇或特殊情況。 3.時機;時候。
相關詞語:
安時處順兵車之會不合時宜不入時宜不失時機不識時務不時之需不違農時避跡藏時撥亂濟時不期而會不時之須藏器待時曾幾何時猖獗一時乘時乘勢穿鑿附會傳誦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