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
詞語 | 明太祖 |
---|---|
拼音 | míng tài zǔ |
字數 | 3字詞語 |
形式 | abc式詞語 |
意思:
即“朱元璋”。明王朝的建立者。字國瑞,濠州鐘離(今安徽鳳陽東)人。貧農出身。少年時曾在皇覺寺當和尚。后參加郭子興部紅巾軍,郭死后自為統帥。1356年攻下集慶(今江蘇南京)。接受朱升“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先后擊敗并消滅陳友諒、張士誠及其余部,又殺害紅巾軍首領韓林兒。不久出師北伐。1368年在應天(今江蘇南京)稱帝,建立明朝。同年攻克大都(今北京),推翻元朝,以后逐步統一全國。在位期間普查戶口,獎勵農桑,減輕賦稅,興修水利,移民屯田,使農業生產得到恢復發展。又實行一系列加強皇權的措施,分封諸子為各地藩王。采用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度。晚年殘酷屠殺開國功臣。相關詞語:
愛憎分明曖昧不明安如太山暗斗明爭暗箭明槍白黑分明白蠟明經蔽聰塞明冰雪聰明不明不白不祧之祖背暗投明逼人太甚閉明塞聰蔽明塞聰不挑之祖察察為明長夜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