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門
詞語 | 御門 |
---|---|
拼音 | yù mén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清 代皇帝在宮門聽政。解釋:
(一)、清 代皇帝在宮門聽政。
順治 時御 太和門 , 康熙 時改御 乾清門 。御門時凡王公大臣、大學(xué)士、內(nèi)閣學(xué)士、各部院、九卿、科、道、侍衛(wèi)、記注諸官皆侍班;凡奏事、題本、除授、引見皆在此舉行。 雍 乾 兩朝,俱仍其制, 咸豐 以后此典遂廢。 清 王士禛 《居易錄談》卷上:“御門聽政,冬春辰初三刻,夏秋辰正三刻。”《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恰巧那個當(dāng)兒,正出了個內(nèi)閣學(xué)士缺,祭酒的名次,題本里應(yīng)得開列在前,他自己心里的紅算計,下次御門,這個缺八成兒可望。” 震鈞 《天咫偶聞·皇城》:“蓋國初御門之典,在 太和門 。后改御 乾清門 ,因亦移入,即 唐 代之常朝也。常朝五日一舉,故御門五日為期。”參閱《清通典·禮·嘉二》、《清文獻(xiàn)通考·王禮四》。
釋義:
1.清代皇帝在宮門聽政。順治時御太和門,康熙時改御干清門。御門時凡王公大臣﹑大學(xué)士﹑內(nèi)閣學(xué)士﹑各部院﹑九卿﹑科﹑道﹑侍衛(wèi)﹑記注諸官皆侍班;凡奏事﹑題本﹑除授﹑引見皆在此舉行。雍干兩朝,俱仍其制,咸豐以后此典遂廢。
相關(guān)詞語:
閉門羹門外漢敲門磚挨門逐戶挨門挨戶白屋寒門拜倒轅門班門弄斧傍人門戶北門南牙北門鎖鑰閉門酣歌閉門覓句閉門卻掃閉門思過閉門投轄閉門造車篳門閨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