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若
詞語 | 咸若 |
---|---|
拼音 | xián ruò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書·皋陶謨》:“ 皋陶 曰:‘都!在知人,在安民。’ 禹 曰:‘吁!咸若時,惟帝其難之。’”后以“咸若”稱頌帝王之教化。謂萬物皆能順其性,應(yīng)其時,得其宜。 唐 李邕 《春賦》:“律何谷而不暄,光何容而不灼。植也知歸,動焉咸若。爾乃楊迴曲沼,李雜芳園。” 宋 沉遘 《三司獄空道場功德疏右語》:“伏以至仁當天,品物咸若。” 明 歸有光 《嘉靖庚子科鄉(xiāng)試對策》之三:“古者百姓太和,萬物咸若。” 清 王夫之 《連珠有贈》之十二:“蓋聞咸若之理,原安原而隰安隰;不言之化,動應(yīng)動而虛應(yīng)虛。”解釋:
(一)、《書·皋陶謨》:“ 皋陶 曰:‘都!在知人,在安民。’ 禹 曰:‘吁!咸若時,惟帝其難之。’”后以“咸若”稱頌帝王之教化。謂萬物皆能順其性,應(yīng)其時,得其宜。
唐 李邕 《春賦》:“律何谷而不暄,光何容而不灼。植也知歸,動焉咸若。爾乃楊迴曲沼,李雜芳園。” 宋 沉遘 《三司獄空道場功德疏右語》:“伏以至仁當天,品物咸若。” 明 歸有光 《嘉靖庚子科鄉(xiāng)試對策》之三:“古者百姓太和,萬物咸若。” 清 王夫之 《連珠有贈》之十二:“蓋聞咸若之理,原安原而隰安隰;不言之化,動應(yīng)動而虛應(yīng)虛。”
釋義:
1.《書.皋陶謨》:"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禹曰:'吁!咸若時,惟帝其難之。'"后以"咸若"稱頌帝王之教化。謂萬物皆能順其性,應(yīng)其時,得其宜。
相關(guān)詞語:
愛才若渴安之若命安之若素傲睨自若安若泰山昂昂自若昂然自若百廢咸舉背若芒刺被寵若驚避之若浼辨若懸河炳若觀火炳若日星不絕若線不咸不淡燦若繁星悵然若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