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堞
詞語 | 城堞 |
---|---|
拼音 | chéng dié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城上的女墻。堞(dié)。解釋:
(一)、城上的矮墻。
漢 賈誼 《新書·春秋》:“及 翟 伐 衛 ,寇挾城堞矣。” 唐 元稹 《欲曙》詩:“片月低城堞,稀星轉角樓。” 清 魏源 《城守篇·守備上》:“城堞亦名城垜,以躲身為義也。不能躲身則如勿堞。堞不宜太高,高則擲石無力;堞口不宜太狹,狹則礙於擊賊。”
(二)、泛指城墻。
唐 白居易 《大水》詩:“ 潯陽 郊郭間,大水歲一至。閭閻半漂蕩,城堞多傾墜。” 宋 蘇舜欽 《詣匭疏》:“聞 河東 地大震裂,涌水,壞屋廬城堞。” 康有為 《過昌平城望居庸關》詩:“城堞逶迤萬柳紅,西山岧嵽霽明虹。”
釋義:
1.城上的矮墻。 2.泛指城墻。
造句:
1、 太白海中時有云氣,如宮室、臺樓、城堞、人物、車馬、冠蓋,歷歷可見,謂之海市。
2、 在特洛伊城堞的苔蘚里傾聽金鈴子的怨嗟。
相關詞語:
空城計背城借一背城一戰兵臨城下百城之富城北徐公城狐社鼠城下之盟赤舌燒城成城斷金城門魚殃城下之辱單兵孤城等價連城獨坐愁城防意如城富面百城干城之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