闃寂
詞語 | 闃寂 |
---|---|
拼音 | qù jì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寂靜。解釋:
(一)、亦作“閴寂”。靜寂;寧靜。
南朝 梁 江淹 《泣賦》:“闃寂以思,情緒留連。” 唐 盧照鄰 《病梨樹賦》:“余獨(dú)病臥茲邑,閴寂無人,伏枕十旬,閉門三月。” 明 張景 《飛丸記·全家配遠(yuǎn)》:“花市無聲萬戶扃,閴寂虛堂靜。” 魯迅 《集外集拾遺·<亥年殘秋偶作>詩》:“竦聽荒雞偏闃寂,起看星斗正闌干。”
(二)、斷絕;寂滅。
《南齊書·豫章文獻(xiàn)王嶷傳》:“若夫日用闃寂,雖無取於錙銖,歲功宏達(dá),諒有寄於衡石。” 古應(yīng)芬 《民國十二年大元帥東征日記》:“居民流離遠(yuǎn)徙,煙火闃寂,祗聞刁斗森嚴(yán)與蟲聲而已。”
釋義:
①死寂,幽靜。南朝 梁 江淹 《泣賦》:“闃寂以思,情緒留連。”唐 盧照鄰 《病梨樹賦》:“余獨(dú)病臥茲邑,閴寂無人,伏枕十旬,閉門三月。”明 張景 《飛丸記·全家配遠(yuǎn)》:“花市無聲萬戶扃,閴寂虛堂靜。”魯迅 《集外集拾遺·亥年殘秋偶作>詩》:“竦聽荒雞偏闃寂,起看星斗正闌干。”李二和 《祖籍》:“遠(yuǎn)山唏噓啼訴的流溪與落瀑聲,攙和著幽谷神秘的微鳴與低嘯,給這片格外闃寂的林池更平添了幾分雅致和超凡拔俗的迷人風(fēng)韻。”②斷絕,寂滅。《南齊書·豫章文獻(xiàn)王嶷傳》:“若夫日用闃寂,雖無取於錙銖,歲功宏達(dá),諒有寄於衡石。”古應(yīng)芬 《民國十二年大元帥東征日記》:“居民流離遠(yuǎn)徙,煙火闃寂,祗聞刁斗森嚴(yán)與蟲聲而已。”
造句:
1、我有一種闃寂之感,猶如置身于做完禮拜后的教堂里.
2、嗚呼!悲莫悲兮生別離,失內(nèi)位兮孰予隨?入淑房兮闃寂,披鳳幄兮空垂。春風(fēng)秋月兮盡于此已,夏日冬夜兮知復(fù)何時(shí)?乾隆
相關(guān)詞語:
不甘寂寞寂然不動寂若無人寂天寞地寂寂無聞寂然無聲清凈寂滅闃其無人闃然無聲闃無人聲闃無一人萬籟俱寂萬賴俱寂萬念俱寂滿坐寂然澄思寂慮闃若無人寂若死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