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賦
詞語 | 口賦 |
---|---|
拼音 | kǒu fù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古代的人口稅。漢 有口賦、算賦之分。七歲至十四歲,每人每年出二十錢以供天子,為口賦。武帝 時增至二十三錢,以補車騎馬匹之費。自十五歲至五十六歲,每人每年出百二十錢,為算賦。歷代或因其名,但其規定各異。唐 劉禹錫《蘇州舉韋中丞自代狀》:“伏以當州口賦首出諸郡,況經災沴,切在撫綏。”參閱《漢書·昭帝紀》、《后漢書·光武帝紀下》、《文獻通考·戶口一》。解釋:
(一)、古代的人口稅。
漢 有口賦、算賦之分。七歲至十四歲,每人每年出二十錢以供天子,為口賦。 武帝 時增至二十三錢,以補車騎馬匹之費。自十五歲至五十六歲,每人每年出百二十錢,為算賦。歷代或因其名,但其規定各異。 唐 劉禹錫 《蘇州舉韋中丞自代狀》:“伏以當州口賦首出諸郡,況經災沴,切在撫綏。”參閱《漢書·昭帝紀》、《后漢書·光武帝紀下》、《文獻通考·戶口一》。
釋義:
古代每戶按人口繳納的稅。也叫口算、口錢、丁口錢。
相關詞語:
口頭禪礙口識羞聱牙戟口百口莫辯閉口不言閉口藏舌病從口入百口難分百口同聲搬口弄舌筆伐口誅閉口無言閉口捕舌閉口結舌辯口利辭辯口利舌病由口入赤口毒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