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體
詞語 | 道體 |
---|---|
拼音 | dào tǐ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道的本體;道的主旨。(二)、猶玉體、貴體。
解釋:
(一)、道的本體;道的主旨。
《淮南子·人間訓》:“或明禮義、推道體而不行,或解構妄言而反當。” 唐玄宗 《以元元皇帝真容應見宣付史館勅》:“道體無方, 元宗 有應,形標柱史,名葉新興。” 清 陳確 《答唯問》:“道體本無窮盡,故須臾不可忘戒懼。”
(二)、猶玉體、貴體。
《北史·隱逸傳·徐則》:“霜風已冷,海氣將寒,偃息茂林,道體休悆。” 唐 歐陽詢 《題諸家書帖》:“五月中得足下書,知道體平安。” 清 陳確 《與吳裒仲書》:“東瞻 澉嶺 ,眊眼欲穿。暑氣大盛,不審道體清適何似?”
釋義:
道體是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范疇。用以說明世界的本源、本體、規律或原理。在不同的哲學體系中,其涵義有所不同。
相關詞語:
東道主安貧樂道安貧守道岸然道貌班荊道故暴虐無道北道主人倍道而進背道而馳遍體鱗傷兵行詭道伯道無兒不成體統不識大體霸道橫行班荊道舊卑不足道卑身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