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師
詞語 | 相師 |
---|---|
拼音 | xiāng shī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互相學習、仿效。(二)、舊指以相術供職或為業的人。
解釋:
(一)、互相學習、仿效。
唐 韓愈 《師說》:“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 宋 蘇軾 《上神宗皇帝書》:“好利之黨,相師成風。” 清 薛福成 《西法為公共之理說》:“夫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蓋相師者未必無相勝之機。” 魯迅 《花邊文學·北人與南人》:“缺點可以改正,優點可以相師。”
(二)、舊指以相術供職或為業的人。
《隋書·百官志》:“太卜署有卜師、相師……助教等員。” 唐 盧肇 《嘲游使君》詩:“莫道世人無 袁 許 ,客子由來是相師。”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一》:“上笑曰:‘大哥過慮, 阿瞞 自是相師。’”
釋義:
相師:根據人的五官、氣色、骨骼、指紋等推斷其壽夭、榮枯、吉兇、禍福之人
相關詞語:
百世師一字師安危相易盎盂相擊盎盂相敲拔刀相助白首相知白頭相守白眼相看白衣卿相百萬雄師班師回朝伴食宰相奔走相告本相畢露兵戎相見伯樂相馬不相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