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恩寺
詞語 | 慈恩寺 |
---|---|
拼音 | cí ēn sì |
字數 | 3字詞語 |
形式 | abc式詞語 |
意思:
唐 代寺院名。舊寺在 陜西 長安 東南 曲江 北,宋 時已毀,僅存 雁塔(大雁塔)。今寺為近代新建,在 陜西省 西安市 南郊。唐 貞觀 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李治(高宗)為太子時,就 隋 無漏寺 舊址為母 文德皇后 追福所建,故名 慈恩寺。唐 玄奘 自 印度 學佛歸國,曾住此從事佛經翻譯工作達八年之久,并倡議在寺旁建 雁塔,用以收藏從 印度 帶回的經像。寺在全盛時有十馀院,室一千八百九十七,僧三百人。自 神龍 始,進士登科,皇帝均賜宴 曲江 上,題名 雁塔。雁塔 今列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之一。參閱 宋 王溥《唐會要·寺》。解釋:
(一)、唐 代寺院名。舊寺在 陜西 長安 東南 曲江 北, 宋 時已毀,僅存 雁塔 ( 大雁塔 )。今寺為近代新建,在 陜西省 西安市 南郊。
唐 貞觀 二十二年(公元648年) 李治 ( 高宗 )為太子時,就 隋 無漏寺 舊址為母 文德皇后 追福所建,故名 慈恩寺 。 唐 玄奘 自 印度 學佛歸國,曾住此從事佛經翻譯工作達八年之久,并倡議在寺旁建 雁塔 ,用以收藏從 印度 帶回的經像。寺在全盛時有十馀院,室一千八百九十七,僧三百人。自 神龍 始,進士登科,皇帝均賜宴 曲江 上,題名 雁塔 。 雁塔 今列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之一。參閱 宋 王溥 《唐會要·寺》。
釋義:
1.唐代寺院名。舊寺在陜西長安東南曲江北,宋時已毀,僅存雁塔(大雁塔)。今寺為近代新建,在陜西省西安市南郊。唐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李治(高宗)為太子時,就隋無漏寺舊址為母文德皇后追福所建,故名慈恩寺。唐玄奘自印度學佛歸國,曾住此從事佛經翻譯工作達八年之久,并倡議在寺旁建雁塔,用以收藏從印度帶回的經像。寺在全盛時有十馀院,室一千八百九十七,僧三百人。自神龍始,進士登科,皇帝均賜宴曲江上,題名雁塔。雁塔今列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之一。參閱宋王溥《唐會要.寺》。
相關詞語:
假慈悲拜恩私室背恩忘義背恩負義背恩棄義背義負恩背義忘恩慈悲為本慈眉善目慈明無雙慈烏返哺侈恩席寵慈眉善眼慈烏反哺大慈大悲大發慈悲德重恩弘大恩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