孱弱
詞語 | 孱弱 |
---|---|
拼音 | chán ruò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身體)瘦弱。(二)、軟弱無能。
(三)、薄弱;不充實。
解釋:
(一)、懦弱;怯懦。
《北史·齊華山王凝傳》:“ 凝 諸王中最為孱弱,妃 王氏 ,太子洗馬 王洽 女也,與蒼頭姦, 凝 知而不能限禁。” 唐 杜甫 《舂陵行》:“顧惟孱弱者,正直當不虧。” 宋 司馬光 《橫山疏》:“未可以小種之 羗 ,孱弱之人待之也。”《明史·成祖紀贊》:“ 文皇 少長習兵,據 幽燕 形勝之地,乘 建文 孱弱,長驅內向,奄有四海。”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丘生》:“碧衣者曰:‘今不痛加懲治,彼以為我輩孱弱,必源源而來矣。’” 章炳麟 《<客帝>匡謬》:“ 漢 帝雖孱弱,賴其同胤,臣民猶或死之。”
(二)、瘦弱;衰弱。
《資治通鑒·唐懿宗咸通元年》:“時二 浙 久安,人不習戰,甲兵朽鈍,見卒不滿三百; 鄭祇德 更募新卒以益之,軍吏受賂,率皆得孱弱者。” 清 袁枚 《新齊諧·屓屭精》:“生服靈藥后,精神頓好,絶不似曩時孱弱。”《恨海》第一回:“ 王樂天 這人向來膽小,又是身體孱弱。” 郭沫若 《落葉》:“他的身體,本來孱弱,在 日本 的時期還不曾表現過肺結核的征候,據說是到了最近,才吐起血來的。”
(三)、謂柔弱,文弱。
元 趙鸞鸞 《悲笳四拍》之三:“發墳墓兮焚燬室廬,閨門孱弱兮被虜驅。”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碧碧》:“﹝ 孫 ﹞因詰卿孱弱處子……底事單形隻身,遠陟空山。”
(四)、指聲韻綿軟無力或文筆才力不足。
明 胡應麟 《詩藪·近體上》:“ 錢 劉 鴻麗氣象,無復存者。” 清 管同 《與友人論文書》:“垂示古文三篇,比前稍進,然終孱弱無勁氣,未得為佳。”
(五)、猶衰落。
清 戴名世 《范增論》:“ 周 自 春秋 以降,其孱弱已甚。” 清 魏源 《圣武記》卷六:“上以 安南 殘破空虛,且 黎 氏屢世孱弱,興廢未嘗非運數。”
釋義:
①瘦弱;衰弱:身體孱弱|生服靈藥后,精神頓好,絕不似曩時孱弱。 ②膽小怕事;軟弱無能:性情孱弱|顧惟孱弱者,正直當不虧|今不痛加懲治,彼以為我輩孱弱,必源源而來矣。
相關詞語:
暗弱無斷不甘示弱避強打弱避強擊弱鋤強扶弱扶傾濟弱扶弱抑強豐肌弱骨貴壯賤弱濟弱鋤強濟弱扶傾兼弱攻昧老弱殘兵凌弱暴寡陵弱暴寡柳弱花嬌按強助弱愛才憐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