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磬
詞語 | 頌磬 |
---|---|
拼音 | sòng qìng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特指古代大射禮時置于西方的磬。解釋:
(一)、特指古代大射禮時置于西方的磬。
《周禮·春官·眂瞭》:“掌凡樂事,播鼗,擊頌磬、笙磬。” 鄭玄 注:“磬在東方曰笙,笙,生也。在西方曰頌,頌或作庸;庸,功也。” 賈公彥 疏:“以東方是生長之方,故云笙。西方是成功之方,故云庸;庸,功也。謂之頌者,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故云頌。”《儀禮·大射》:“西階之西,頌磬東面。” 鄭玄 注:“言成功曰頌,西為陰中,萬物之所成。《春秋傳》曰:夷則所以詠歌,九則平民無忒無射,所以宣布哲人之令德,示民軌義,是以西方鐘磬謂之頌。” 明 王圻 《三才圖會·器用三》:“應笙之磬謂之笙磬,應歌之磬謂之頌磬。”
釋義:
頌磬特指古代大射禮時置于西方的磬。
相關詞語:
稱功頌德額手稱頌歌功頌德家傳戶頌磬竹難書磬筆難書磬石之固善頌善禱笙磬同音室如懸磬頌古非今頌德歌功頌聲載道一言難磬鐘響磬鳴頌德詠功懸磬之居朱弦玉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