喈喈
詞語 | 喈喈 |
---|---|
拼音 | jiē jiē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a式詞語 |
意思:
(一)、擬聲詞。(二)、鳥叫聲:鳥鳴喈喈。
(三)、鐘聲或鈴聲:鐘聲喈喈。
解釋:
(一)、象聲詞。禽鳥鳴聲。
《詩·周南·葛覃》:“黃鳥于飛,集于灌木,其鳴喈喈。” 南朝 宋 鮑照 《擬行路難》詩之十三:“春禽喈喈旦暮鳴,最傷君子憂思情。” 清 唐孫華 《閑居寫懷》詩之三:“沉臥失曉旦,喈喈聞鳴雞。”
(二)、象聲詞。鐘、鈴等的聲音。
《詩·小雅·鼓鐘》:“鼓鐘喈喈, 淮水 湝湝。”《詩·大雅·烝民》:“四牡騤騤,八鸞喈喈。” 茅盾 《子夜》九:“警笛聲接連喈喈地叫。”
(三)、象聲詞。啼哭聲。
唐 孟郊 《送淡公》詩之六:“江湖有故莊,小女啼喈喈。”
(四)、和洽。
《爾雅·釋訓》:“噰噰喈喈,民協(xié)服也。” 漢 揚雄 《太玄·眾》:“躆戰(zhàn)喈喈,恃力作王也。”
(五)、風雨疾速貌。
唐 元稹 《痁臥聞幕中諸公徵樂會飲因有戲呈三十韻》:“穹蒼真漠漠,風雨漫喈喈。”
釋義:
擬聲詞。鳥鳴聲:黃鳥于飛,集于灌木,其鳴喈喈。也用于其他和諧悅耳的聲音:鼓鐘喈喈。
造句:
1、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采蘩祁祁。遲遲:緩慢。卉木:草木。萋萋:草茂盛的樣子。倉庚:鶯。喈喈:鳥鳴聲眾而和。蘩:白蒿。祁祁:眾多。
2、不一會眾人便聽到魑鬼在自己身體里喈喈大笑地道:“想收我,妄想去吧!哈哈!哈哈!”。
相關詞語: